百年老字号皮糖张(三)

栏目:公司新闻

 饱受战乱之苦的张均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激之情,1949年,天津刚解放,解放军慕名找到他,请他负责维护治安,之后,他又成为先春园的第一位居委会代表。

 自1956年皮糖张再次停业后,张均也想过重新把皮糖张的大旗竖起来,无奈当时政治运动频频,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更是人人自危,所以只得作罢。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圆了张均的梦。当时家里还有两个儿子没成亲,张均打算趁着现今的好政策“熬点皮糖挣点钱吧,一方面挣点钱,更重要的是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一家人说干就干,很快停产了20多年的皮糖张糖坊又恢复了生产。街坊邻里闻着糖的香气纷纷来祝贺。起初每天做出的几锅糖,还不够邻居们买的。之后,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拓展,皮糖张的批发兼零售越做越大。

 1991年,张均正式把制作皮糖的手艺完全传给了儿子张学礼。张学礼不辱父望,决心把祖传绝技发扬光大,他不仅很快就掌握了工艺和配料。在日常经营中还有所创新,除了销售本家“皮糖张”的皮糖,还将一些传统糖果如:小黄瓜、酥豆垦、鸭子尿尿、洋粉糖、小糖人、叫街麻花、各种酥糖硬糖、奶糖等加入其列。

提起皮糖张的“枯木逢春”,张学礼内心充满着感恩之情,他说:“皮糖张能重振雄风,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扶持,也得益于同仁们的大力协助。记得为了让皮糖张能入驻大天津食品商场和食品街,“浙江酒楼”的张永利经理伸出了友谊之手,借给了我数万元,帮助我解决了资金缺口,正是由于各方的帮助,皮糖张才能逐步发展壮大。”

已沿用了百余年的“皮糖张糖坊”,在1996年申请商标注册时,限于商标法的规定:不能以姓氏及商品通用名称来注册,只好根据本产品的老少皆宜的特点,注册了“老少乐”为皮糖张皮糖的商标。名称改了,但皮糖张的家风没有变,家传的配方也没变,在这食品添加剂盛行的年代,他们坚守着完全采用天然原料,不使用任何胶体的原则。而且其配方配料需要随着地方的温度、湿度及季节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无论哪一季节所生产出来的糖,都拥有着软、硬、韧、脆的特点。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皮糖生产对制作工艺要求极严,主要原料是蔗糖、淀粉、饴糖、及芝麻仁和一些什锦料,口感为麻香、淡甜、柔软、有韧劲、耐嚼,其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摔碎。特别对芝麻仁的选用时,在质量上有相当高的要求,芝麻仁要一磕、二磕的芝麻,俗称“一口玉”才可以。芝麻仁的翻炒不用滚筒,而用平板称,这样炒的芝麻仁不闷气,受热均匀,味香。采用的饴糖也不是现在的化学稀或玉米稀,而是采用上乘的碎米稀,用这样的饴糖熬出的皮糖甜度适中。

在传承祖业的基础上,张学礼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口味,经过常年的总结,将自家的皮糖分为了传统皮糖、高级皮糖、低级皮糖三大类。其中一:传统皮糖又分为三类:白皮糖、黑皮糖、卤皮糖。1白皮糖为熬好的糖浆外挂辅料如:芝麻、椰子粉等;2黑皮糖为除去外挂辅料外,糖浆内添加其他辅料如:红豆沙、绿豆沙、花生茸等;3卤皮糖为熬好的糖浆不粘有任何辅料,纯糖浆如高粱饴类。二:高级皮糖为什锦大皮糖,在传统皮糖的基础上内加各种果脯、干货类。三:低级皮糖,就是现在市面上见到的大块类皮糖,口感一般。而其形状也由单纯的条与片状增加了块的形状,口味也有达18种之多。到二十一世纪,糖坊除皮糖外,又推出了酥糖、巧克力、麻花等系列产品。

尽管皮糖张在自己手上又重新复苏,但张学礼内心还是很纠结,皮糖生产工艺古朴,以明火熬制,是纯手工制作,其加工成本相对较高。现在企业在生产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更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市场上一些用各种胶体及化学稀所制成所谓的“皮糖”,由于成本低,对货真价实的皮糖张产生了很大冲击。但无论如何,张学礼依然为保护中华老字号的金字牌匾而坚守着诚信经营这个美德。

回忆起皮糖张所走过的每一步,张学礼感触颇深,简言之就是起起落落一波三折。当初他与妻子王淑华刚刚接手生意时,那真叫一个困难重重。当时,二人均为单位正式员工,制作皮糖及跑销售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干。最初夫妻二人因手艺不娴熟,做一锅坏一锅,屋里堆满了熬坏的产品。妻子王淑华的工作是三班倒,每天回家后,除了操持家务,还要做糖。那时每一道序都是纯手工制作,天长日久,王淑华的双手由起水泡到磨成老茧再到形成腱鞘。过度劳累,使她积劳成疾,最终只得提早病退。那年代,家家户户用的都是蜂窝煤炉子,她长期被煤气熏呛,肺和心脏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才四十多岁就得了急性心梗,差点要了命,六十多岁又患上了现代医学还没有药物可以治愈的肺动脉高压,至今只能靠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吸氧来维持正常呼吸。就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夫妻二人凭借着传承祖业的信念,不懈努力着。最终把家庭作坊式的小产业发展为食品厂。熬糖工艺也原来的手推换成了张学礼自己设计的机器自动熬制。当时皮糖产量每天高达到两千斤左右(除了熬糖机器自动以外,其他工艺依然是全部手工制作),而且每天都能销售一空。看到企业日渐兴旺,夫妻二人有喜有忧,喜的是祖传之业终被发扬光大,忧的是销售力量过于薄弱,对扩大市场有很大影响。就在这时,一个从未谋面的商人找上了门,自诩可帮助他们将皮糖销售到国外,而且还可帮助解决资金难题。闻听此言,夫妻二人大喜过望。然而他们绝没料到,来人竟是个十足的骗子,近二十万元的血汗钱给了他,他却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刚刚起步便遭此灭顶之灾,夫妻二人眼中流泪,心在滴血。他们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加之每月工资全部结清了员工的工资及原料钱。虽说债务慢慢还清了,但两个元气大伤的创业者一下子显得苍老了很多。

眼看着父母悲痛欲绝的模样,女儿张琦与夫君黄志勇很是心疼,小夫妻二人私下一番商量,决定在这最困难之际,接过父母的接力棒,重振旗鼓。接手了这面几经起伏近百年的大旗,张琦夫妻百感交集,他们深知,“皮糖张塘坊”这块牌匾上所写的绝非仅是一个小作坊,一个熬糖的家族,一个糖果的技艺,它承载着更多的是一段段历史,一种传统技艺的兴衰,一个有着历史家族几辈人的血与泪、痛与喜的故事。小夫妻俩暗自许下心愿,既然接过了家族老字号这面沉重的大旗,就一定好好发扬光大,不能让这面旗子倒在自己手里。

为了让皮糖张尽快度过难关,张琦的夫君黄志勇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的稳定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重建中。小两口用东借西凑的钱购进了第一批原料后,张琦带着一名工人天天窝在一间租来的平房里,用还债之后仅剩下的三台机器开从事着每天的工作。那时恰逢滴水成冰的冬季,她们食用的大白菜每天都是带着冰碴清水炖煮。黄志勇则负责跑业务,最初一段日子,企业因受官司所累,丢失了很多客户。见此状,黄志勇二话没说,每天骑自行车到市里各处去推销产品,有时路途远,为了节省乘车费用,他会徒步走上几里路。正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二人的艰苦奋斗中,皮糖张渐渐拓展了市场。此时,父母看着女儿女婿两人对待这份家族产业如此倾心尽力,也开始重振信心,两位老人不仅在生意上帮助小夫妻俩,而且还不断在技术上革新,新产品开发和经营发展上加以指点。

盘点起这次重振祖业的经历,张琦和黄志勇没有长篇大论的诉说,只是欣慰地介绍:“我们最初用来销售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之后成了三轮车,再换成了电动三轮车,随着市场份额加大,又雇用起出租车,接下来黄志勇干脆自己考了驾照,买了一辆二手的小货车,不久,又换成一辆五菱之光微型客车,为了适应销售业务所需,他们相继又买了两辆五菱客车,加之两辆轿车。而生产车间也是由最初的几十平米的小平房,过度到200多平米的一个小厂房,进而是500多平米的车间,然后又盖了一座近1000平米的车间及办公楼。员工则由最初的一人,逐步增加到40多个员工,销售商更是遍布天津各个大小商铺,车站码头。为了扩大皮糖张的影响,张琦和黄志勇果断地决定在鼓楼商业街、食品街和文化街买分别买下店铺。‘皮糖张糖坊’也由一个小本经营的个体户一跃而为‘天津皮糖张糖坊有限公司’。”至此,皮糖张开始振翼而飞。

更值得小俩口骄傲的是,皮糖张这个老字号不仅在他们手中重焕青春,而且还赢得了不少殊荣:2000年获得《社会公认满意产品》,2010年被天津市商委认定为《津门老字号》,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12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先进单位》。

虽说皮糖张并非规模大,利润高的大企业,但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老板,张琦和黄志勇总是积极参予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黄志勇作为公司全面负责打理经营销售的总经理,尽管业务繁忙,还是热心地接受青年创业之园的邀请,担任创业导师。他常常参加天津青年创业者交流活动,以切身经历,鼓励青年人创业。2014年,他走进万众创新大讲堂,进行中华老字号的新机遇专题演讲。作为曾经的创业者,他在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中,把创业心得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使不少初创业者获益匪浅。

面对佳绩,张琦和黄志勇并不满足,他们以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又出大手笔,2012年,他们将坐落在北辰区的“天津皮糖张糖坊有限公司”迁至宝坻区黄庄产业功能区,并更名为“天津皮糖张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占地近10亩,一期工程是两层楼的生产车间,近4千平米,日前已竣工并投入了正常生产和经营。现公司主打产品为皮糖和麻花两大类。二期工程约2千平米的三层办公楼,正在筹建中。作为皮糖张的传承人,张琦深情地说,无论企业规模发展多大,我们都不会忘记祖训:“未学经商先做人,七分纳性定乾坤”。为此,他们在二期工程中特意筹建了 “皮糖张历史博物馆”和“皮糖张科技研发中心”。其目的是使企业不但要传承老字号的工艺,而且还要把企业文化传承、创新并发展下去。

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张琦和黄志勇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他们发现黄庄因生产优质的大米而闻名,便从中捕捉到新商机,决定以这种优质大米为最佳原料,用100年前的工艺加工为米稀用以制做皮糖,同时将这一古老的工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还计划生产五谷皮糖和花青素药糖等保健类糖果,以适应更广泛消费者所需。靠着老字号的金字牌匾,更靠着诚信经营的法宝,近十年来,皮糖张的发展日渐兴隆,以往,做为糖果类产品的销售,常常受季节影响,现如今不仅淡季不淡,市场反呈上升趋势。谈及至此,夫妻二人面露喜色,语调也颇显豪气。

已在商海中磨砺了十几年的张琦和黄志勇,而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心自有新打算,他们早已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将皮糖张科技公司打造为集生产、研发、展览、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传统食品企业。谈及发展目标,二人虽说充满信心,却也十分纠结,皆因目前企业遇到了最大的发展瓶颈:资金短缺。说到此,他们的表情有些沉重,但很快目光中又有了希望之光。“前些时,我参加了一个相关老字号的全国会议,老字号的发展及其所遭遇的困境已然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坚信,天津市领导一定会将老字号的发展和‘保鲜’列入议事日程。”黄志勇满眼期盼地说。

尽管目前皮糖张遇到的困难很大也很多,但张琦和黄志勇却毫不气馁,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老字号不仅是质量、信誉和服务的保证,也是一种十分宝贵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更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为了让老字号再放异彩走向辉煌,他们将更加坚定地托举着皮糖张的大旗,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的坚守着、创新着、拓展着。